第(3/3)页 投降所带来的后患是无止境的,所谓一着失计,步步皆输。1991年,老美再次单方面声称岛国违约,再次强迫岛国签订了第二次半导体条约,并在日后多次寻找借口打压日本半导体行业的发展。 大苏解体后,老美的国际压力骤减,为了进一步限制日本,便开始扶持朝岛与台岛等地的半导体事业。 周至其实也在这个产业大转移的过程中,分到了一些好处。 岛国在兴盛时期雄心勃勃,采用独立标准,目的本来是为了拜托全球产业链的限制,保护本国市场,然后让自己的标准参与国际竞争,最终成为新的国际标准。 其结果,变向脱离全球产业链的目的的确是达到了,但是却是盛极而衰,还没来得及全面挑战老美的领导地位,就被掐灭在了摇篮里,在国际分工合作的趋势下,丧失了自己的角色,无法参与到国际合作中。 周至就是吸取了这样的教训,采用了完全不同的战略,积极主动与微软,统一码组织这样的国际标准引领者合作,才获得了在国际市场成长的机会。 1993年INTEL推出了奔腾处理器,2年后微软推出了windows95,互联网时代到来了。 而这个时候,四叶草已经依靠和微软绑定瀚文大字库,承接微软流媒体软件和面向对象的嵌套式C语言工具的外包开发工作,发展壮大了起来。 此时《日美半导体协定》和设计和制造分工的新生产方式,已经让老美的半导体企业重新取得了压倒性的优势。 随着广场协议的签署,老美开始对岛国亮出了屠刀,岛国的半导体产业,更是雪上加霜。 泡沫经济的崩溃造成了岛国企业对半导体部门的大量裁员,这些半导体技术人员没有别的去向,要不就是流向三星电子,要不就是流向台岛,要不就是来到新兴的浦东。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