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零五章 最后的仁慈-《封神之我在商纣当昏君》


    第(3/3)页

    “根据一路跟随这些百姓回去的探子调查,他们在发现殿下不仅没有治他们罪,反而遣散他们,允许他们各自回家之后,如此人人都在称颂殿下。”

    人人称颂应该是有些过了。

    帝辛知道,这应该是欧阳轩夸大了一些的说法,毕竟他再怎么说都是亡了这些百姓国家的主使者,想要让他们立刻感恩戴德也不合适。

    不过这些人对于大离军队的抵触情绪应当是减少了不少。

    这一万百姓能够被强征当兵,就代表他们都属于青壮力的行列。

    众所周知,在这种生产力低下的时代,青壮力的强弱就代表了一户普通人家生产力的大小。

    而拥有生产力,拥有的就是家里的话语权。

    总结来说就是,遣散的百姓对大离军队的改观,代表的不止是一万人,而是近乎包括这一万人在内的家庭都会对大离军队改变态度。

    即使是粗略计算,这一万人再加上他们的家人也至少有数万人。

    而这数万人,就几乎占据了汗城之内包括周边所有百姓的一半还多。

    舆论是会传染的,这数万人对于大离军队的改观,随着时间的推移,又会影响到其他百姓的态度。

    潜移默化之下,对于帝辛这次带来的文官管理更好的汗城无疑有着极深的帮助。

    而以汗城为中心,高句丽其他城池的管理难度也会因此而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这是一个极好的良性循环。

    更不用说,留在汗城内的文官和将士也会利用各种温和的手段对城内以及周边的百姓的态度进行前默默化的改变了。

    两相结合之下,高句丽境内的管理暂时不用担心有什么问题。

    帝辛嘴角扯起一丝弧度,夸赞说道:“这件事你做的很好。”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