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 刘景陵-《继妻》


    第(2/3)页

    带着家人对他的美好祝愿,刘景陵踏上了他的游历之途。

    他去过江南富庶之地,享受过那儿女子吴侬软语的娇柔声音。他去过西北大漠,见过黄沙漫天,长河落日的萧瑟美景。他去过未开的海边,与日|日下海的渔民畅聊海中奇事。他甚至也去过冬日时冰封之地的燕北,在巍峨的城墙下,见过那茫茫大片的雪原。

    他在燕北待了挺长的时间,听守关的将士家属谈及燕北旧事。

    曾经大魏对鲜卑人格外宽容,每年冬日,若鲜卑来犯,燕北守军则会与之打一仗,然后待春日,朝廷会给付粮食布匹给燕北,以彰显泱泱大国气度风度。这样的日子,过了许多年。

    然后忽然有一天,当时还是瑞王的今上来了燕北。

    从此以后,燕北守军的行事策略便改变了。

    鲜卑人被打败了数次,终于在鲜卑王也被俘获的情况下,元气大伤,再无与大魏抗衡的能力。

    如今边关百姓提起那段日子,都会双手合十,庆幸地感谢上苍,让瑞王能平安归京,让瑞王能登上帝位。

    “咱们这位皇上,会打仗也会治国诶!”有位老大爷笑着道,嘴里缺牙说话有些豁风:“多当几年皇帝才好哟!”

    刘景陵听得尤为自豪。

    那可是他的伯伯呢!

    刘景陵的游历之途一直平坦顺利,虽然也遇到过几次属官为官不够尽心尽责的情况,但相对来说,贪官污吏倒是比较少的。这让刘景陵更为满意。

    他遵照着爹娘的嘱咐,每隔几日都会写信回去抱平安,不曾间断过。

    一年又一年,原本青涩的少年,也渐渐长成了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转眼,便到了泰昌十七年。

    刘景陵离家已经六年了,该看的风景,他也都看得差不多了。

    虽然仍旧意犹未尽,但他却还是打算回京了。

    原因么……他已经二十一了。

    弱冠之年,没有在父母面前举行加冠仪式倒不说了,他怕自己要再不回去,皇伯伯都要下旨把他捉回去了。

    毕竟他这年纪,是该成亲了。

    近两年他身边保护他的侍卫明里暗里都在打听他是否有成亲的打算。

    其实刘景陵也知道,这些光棍儿估计自己也想回去娶媳妇儿呢!

    他怎么能断人家姻缘呢。

    哎,还是回去吧。陶陶那小姑娘今年也十八了,估摸着也要出嫁了,总不能唯一的妹子嫁人,他这个当哥的还不回去观礼给她撑场面吧?

    刘景陵在内心里鞭挞了自己一番,终于踏上了回京的路途。

    沿路上就听说,八年前出的海军舰队回来了,他们出洋回来了!

    刘景陵顿感惊喜,觉得自己这个回京的决定做得十分正确。

    大魏的风景看得差不多了,现在他完全可以出海去看海外的风景了啊!

    刘景陵这几年在书画上从未懈怠过,他的作画水平已经堪称到了顶级的阶段。他的画风狂放而夸张,挥毫泼墨间,尽可见年轻人的意气风,蓬勃向上。

    他高产,但每幅画的质量却也过硬,偏生他还并不是什么缺钱的人,他作好画,高兴了见到某个人看着顺眼,便将画给他。或是见到谁家缺钱需要银两,他也把画给人家。

    曾经有穷人家并不识得字画价值,将他赠与的画送到当铺的。当铺的朝奉一看是落款归元,起初以为是仿品,但仔细察看了之后,方才确定是真迹。朝奉见当画人急着用钱,又并不清楚画的价值,开了个五两银子的价就把画给当了,还是死当。

    后来那穷人家得知那画至少可卖三百两时,后悔莫及,寻到当铺,当铺只说离柜不认,他们便又寻到还未离开的刘景陵,希望他再赠一幅画,认为这对刘景陵来说不过“举手之劳”。

    刘景陵拒绝了他们,第二日就收拾了行李离开了。

    后续事情怎么展,他没有问过,但今后想起此事,却有些戚戚然。

    他好心赠画,穷人家得了五两银子周转,已是天上掉的馅饼了,却得寸进尺,这令他不快。

    至于那当铺,瞧人家不懂价值以极低价格买下他的画,也不是什么正直之人。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古人诚不欺我。”

    刘景陵到底从未为金钱苦恼过,对百姓为了些许钱财便丢掉为人尊严和正直,十分不解。
    第(2/3)页